BYsan

 找回密碼
 成為會員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909|回復: 0

槍械詞匯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10-17 18:54: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撞針 【Firing pin】

槍械擊發裝置中用以撞擊底火發射子彈的機件,通常以硬金屬如鋼、鈦做成粗針狀。

撞針鉤槽 【Bent】

在撞針(firing pin)或主動撞針(striker)上的凹槽,以讓撞針掛鉤鉤住待發。

撞擊式雷帽 【Percussion cap】

用在使用撞擊式槍機的槍枝上,用以引燃裝藥的金屬小圓帽,內裝雷汞,用擊錘撞擊造成摩擦燃燒。在1805年由英國牧師約翰‧福西斯(John Forsyth)發明,後來發展成為現代子彈的底火。同「雷帽」(cap)。


撞擊式槍機 【Percussion lock】

流行於19世紀中葉的步槍槍機設計,用撞擊式的雷帽來取代燧石和藥鍋。在槍膛內裝填子彈和火藥後,放一個雷帽套在槍機的引火嘴上,扣引扳機時釋放擊錘,藉彈簧之力打在雷帽上,雷帽內的雷汞因撞擊摩擦而引發,火焰透過引火嘴上的引火孔進入槍膛,引燃火藥。


標靶 【Target】

供做射擊目標的物品,可以是靶紙、木材上的一塊白斑、鐵罐等等。

標靶射擊 【Target shooting】

以標靶為目標的射擊活動,包括 bull's eye,silihout shooting,通常比較靜態。模擬比較接近實際射擊情境或自衛射擊的射擊活動稱為戰鬥射擊(action shooting)。

槽化槍管 【Fluted barrel】

通常應用於重型槍管上,在槍管外緣切割幾條和槍管長軸平行的溝槽。主要的好處是減輕槍管重量,以及增加散熱面積。不過,槽化會減少槍管的剛度(rigidness),所以精準度不增反減。一般所說的「增強剛度所以增加精準度」的說法是把槽化後的重型槍管跟同重量的未槽化輕型槍管比較而言。

槽化膛室 【Fluted chamber】

壁上刻有數道凹槽的膛室,依凹槽的種類和長度可以分成兩種不同功能的槽化膛室。第一種槽化膛室壁上凹槽通常延伸到膛室內彈殼開口處,當子彈發射時,有一部份氣體會被引到彈殼和膛室壁之間,用以抑制彈殼擴張,以利退殼的動作。這類膛室通常用在反衝式槍機,如衝鋒槍等。另外,這些凹槽其中的一兩條也可能會延伸到膛室後端開口,利用氣體壓力推動槍栓面,增加退殼的力道。第二種槽化膛室的凹槽則不延伸到彈殼開口處,形狀也可能是螺旋形,目的是在給發射時的彈殼有膨脹擴張的空間,進而增加與膛室壁的摩擦力,延遲退膛的時間。

模具 【Die】

重裝子彈時裝在壓床上使用的工具頭,依不同功能需求可分整殼頭(resizer,含退底火桿)、擴口頭(expander)、座彈頭(seater)。


模頭擠壓法 【Button rifling】

在1950年代由美國雷明頓公司工程師麥克‧華克(Mike Walker)發明的膛線製法。其方法是先將槍管鑽一個比膛徑(bore diameter)稍小的洞,然後用一根上面有跟陰膛線對應突起的高硬度模頭(button),用高壓機器從洞中邊轉邊壓下去,將鋼材擠成陰膛線和陽膛。是現代製作高級槍管的方法之一。


緣發式子彈 【Rimfire】

一類將引藥裝在彈殼底部突出邊緣的子彈,擊錘或撞針打擊到底緣時,會引燃引藥、裝藥,進而射出子彈。


緩衝板 【Baffle】

在滅音器中的緩衝隔板,降低氣體的速度,進而減低槍聲的響度。

緩衝彈簧 【Buffer Spring】

裝在緩衝器裡用來將槍栓減速和推回的彈簧。

緩衝器 【Buffer】

位在自動武器機匣後端用以減緩並阻停向後運動槍栓的裝置,它通常也會吸收部分後座力,並且可以用來協助控制射速。它使用的設計和材料有許多種,包括彈簧、橡膠、油壓、或氣壓等等。

M4 卡賓槍的緩衝器、緩衝彈簧、以及位於後托內的緩衝管。

膛內時間 【Barrel time】

從彈頭在彈殼中開始移動,到彈頭到達槍口之間的時間。這跟後座力的發生時間有關,會影響到彈著點。

膛室 【Chamber】

槍管後端較粗大、用以容納子彈擊發的部分。


膛炸 【(Bursted barrel)】

在中文中對槍枝擊發時發生槍管爆裂、膛室損壞、槍機破裂等等嚴重意外的總稱。這是一個相當模糊的名詞,因為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損害狀況,如果單單以「膛炸」一語帶過,無法清楚地知道實際的狀況。這對在推廣槍械使用安全的知識與教育方面非常不利。

膛徑 【Bore diameter】

槍膛的內面直徑,一般指的是從陽膛到對面另一個陽膛的距離;如果陽膛不是彼此正對的話,以可以接觸到最多陽膛面的假想圓圈直徑為直徑。這個直徑其實就是在槍管還沒有切削膛線前的內面直徑。


膛喉 【Barrel throat】

同「膛喉」(throat)


膛喉 【Lead】

讀音"leed",同膛喉。

膛喉 【Throat】

在膛室前端接入槍膛的接壤部分,通常極短、無膛線,以利發射後離開彈殼的彈頭順利進入槍膛與膛線咬合。


膛壓 【Chamber pressure】

子彈擊發、裝藥燃燒時在膛室內產生的氣體壓力,通常以50,000 psi為安全界線,有些現代步槍的膛壓可能會超過這個值。膛壓過高可能造成爆膛或者槍栓斷裂,連帶可能有破片四射的情形。最容易發生這種情況的是當槍管內有異物堵塞時,這時彈頭無法順利離開槍口,燃燒產生的瓦斯無法宣洩,壓力持續升高,最後超過槍管或者槍栓金屬不能承受的程度,造成爆裂的現象。

衝鋒槍,手提機槍 【Submachine gun】

使用手槍彈種的自動槍械,可行全自動或選擇性射擊模式,由於子彈威力較低,通常用於100公尺以下的近接戰鬥。衝鋒槍為德軍在1918年首用於一次大戰戰場,原用於掃蕩壕溝之用;二次大戰和韓戰之中多配發給軍、士官做為防身之用。之後突擊步槍崛起,有些人也把短管突擊步槍拿來當衝鋒槍使用,衝鋒槍在軍事上的地位更加萎縮。今日衝鋒槍多用於特種部隊或治安人員之中。

德國 H&K MP5 衝鋒槍

複合夾板 【Laminated】

護木材質的一種,用多層木板膠合起來,然後加以高壓,會變得非常強固,耐熱耐濕,不易變形。

複合槍 【Combination gun】 更新

槍身同時有步槍和散彈槍兩種以上槍管的槍械,通常是鉸練式槍機,槍管是並排式(side-by-side)或疊排式(over-and-under)。有三根槍管的叫三管複合槍(Drilling),有四根槍管的叫四管複合槍(Vierling)。


複頭彈 【Duplex cartridge】

含有一棵以上彈頭的子彈結構設計。美國溫徹斯特公司參與陸軍ACR計畫競標的子彈設計就是此類彈藥的代表。

調整鈕 【Turret】

光學瞄準鏡上調整高低左右歸零的旋鈕,以其形似砲塔而得名。通常外有塑膠蓋保護,調整前需取下,調整後旋上塑膠蓋以免誤動刻度。旋鈕的刻度一般以 1/4 MOA 來表示,更精密的瞄準鏡有細到 1/8 MOA的。每轉一個刻度,會感到或聽到「喀」的聲響,所以也有人稱一個刻度為一響(click)。


輪廓射擊 【Silhouette shooting】

一種使用步槍或手槍射擊動物輪廓鐵板的射擊競賽。

鋒狀準星 【Blade sight】

步槍或手槍上的尖狀準星,從射手眼中看來像柱狀。

導錐 【Forcing cone】

從膛室進到槍膛處呈錐狀,以助彈頭或彈丸進入槍膛。這個錐狀在散彈槍以及轉輪手槍上比較明顯,在手槍及步槍上比較不明顯。參見「膛喉」(throat)。


戰鬥射擊 【Action shooting】

對某些射擊活動的通稱,這些射擊活動通常具有射擊快速、高威力手槍、中至大型目標等特性。有時又稱「combat shooting」。IPSC和IDPA類型的射擊競賽都屬於此類。

戰鬥射擊 【Combat shooting】

見 「戰鬥射擊」(action shooting)。

戰鬥瞄準具 【Combat sight】

通常用來描述能夠造成比較大而明顯易見的瞄準圖像的瞄準具,射手能夠快速地瞄準中大型目標,精確度的考量比較不重要。

擋風片 【Blinker】

射擊競賽選手裝在射擊目鏡旁的金屬片或塑膠片,用以防止眼睛被風刺激而眨眼,或是被側面他人的動作刺激而分神。

擋彈牆 【Backstop】

靶場中在靶標後方用以擋住彈頭的結構物,基本上它的表層要容許彈頭有足夠深度的貫穿並且快速減速,儘量避免造成跳彈。室外靶場通常以厚堆土構成,或者直接就利用現成的山丘挖成。

機匣 【Receiver】

槍械(除了手槍以外)的主體部分,在金屬殼/匣壁內有槍機進行閉鎖、擊發、退殼等動作,槍管和彈匣也是接在機匣部。

機匣後延部 【Tang】

機匣部後端延伸出來的部位,用來接上後托。有時也可以裝後瞄準具,稱為後機匣瞄準具,多見於19世紀的後膛槍上。

機匣照門 【Receiver sight】

裝在機匣後端的覘孔照門。

機槍 【Machine gun】

能夠行持續射擊的全自動武器,通常有腳架以利穩定。在 1860 年代開始出現有手動式的機槍,使用手動來提供上膛、擊發、退膛的動力,其代表作為格特林機槍。在 1880 年代,美國人西拉姆‧馬克沁發明全自動機槍,利用子彈發射時的後座力來進行退膛、上膛、擊發的動作,讓槍枝不但可以持續射擊,更提高了射速。


機槍 【Mitrailleuse】

(法文)因法國在1870年代初期採用 Montigny Mitrailleuse 手動式機槍而成為法文中的機槍一詞。參見「手動式機槍」一文。


熾焰間隙 【Flash gap】

轉輪手槍上在藥筒面到槍後膛間的距離,美國槍械工業的標準是 0.006英吋±0.003英吋。

熾發 【Cook-off】

槍枝長時間連續發射,膛室過熱而造成子彈裝藥過早引發。

磨合 【Break-in】

見「槍管磨合」(barrel break-in)。

磨合槍管 【Barrel break-in】

開始實際使用新槍管前,射擊、清槍交互數次的準備工作。這種作法是為了要讓發射的彈頭把槍膛內可能尚有的一些機械加工留下的瑕疵處給磨除,有點類似一般使用新機器或者新車時,先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讓機件進入很平穩操作的狀況。但也有人有不同意見,認為這是槍管廠商增加槍管損耗、提高銷售額的伎倆;McMillian 公司的 Gale McMillan 認為這是不需要的,如果真有需要,可以使用磨砂膏(polishing compound)來用手擦平、或者射擊幾發來擦平。

遲發 【Hangfire】

在擊發時,裝藥無法馬上引燃,要稍等一段短時間才會引燃;其主要原因是裝藥有問題。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狀況,如果遲發正好發生在開鎖時,對槍枝機械結構還有射手本身都有相當的危險性。因此,如果不是在緊急狀況下,當出現不發彈時,一定要等至少30秒鐘後,才能拉滑套或槍機拉柄進行排除,以免遲發造成意外。

鋸短槍管 【Saw-Off】

指槍管長度和全槍總長度低於聯邦法律規定的步槍和散彈槍。美國聯邦法律規定槍管和槍枝至少需有一定長度,如散彈槍槍管至少需有18英吋,總長至少26英吋;步槍槍管至少16英吋,總長至少 26 英吋。短於這些長度的槍械通常是把槍管自行「鋸斷」。

鋼霰彈 【Steel shot】

霰彈裝用的圓形小鋼珠,效果不如鉛彈,但是由於鉛彈有嚴重污染環境的可能,通常法律規定狩獵水鳥時必須使用鋼霰彈。

雕花 【Engraving】

在槍管槍身上以手工細雕裝飾花紋,通常用於收藏或有紀念價值的槍枝上。

雕花方格 【Checkering】

在護木或握把處模擬棋盤形狀,細雕出交錯小方格,除了可以增加握持性外,更美化槍枝外觀。


優勢眼 【Dominant eye】

當兩隻眼睛看著同一物體時,自然地負起主要辨識功能的那一隻眼睛。通常跟慣用手有關,大部分人都會跟慣用手同一邊。

優勢眼 【Master eye】

同「優勢眼」(dominant eye)。

壓床 【Press】

用來重裝子彈的主要工具,上裝模具(die),執行退底火(decap)、壓整(sizing)、裝底火(priming)、裝彈頭(bullet seating)等工作。通常可以裝在一般工作檯上。根據功能可以分成兩類:「單步式」(single stage press)和「漸進式」(progressive press)。

單步式壓床每拉一次拉柄只能執行重裝子彈數個步驟中的一種,如果想要進行下一個步驟,必須要更換模具(die),所以速度較慢。一個小時大約可以製出 50 發子彈。根據框架的形狀又分成 O型壓床與 C 型壓床,以及旋塔壓床(turret press)。前兩種一次只能用一個模具,要進行下一個步驟得更換模具,相當麻煩。後者則將所有模具都裝在旋塔(turret)上,要換用模具,只要轉動一下就行,非常方便;而且整個旋塔可以取下,如果要換裝不同口徑子彈,可以換上另一個旋塔和模具組,原來的模具組留在原來的旋塔上不動,下次再用時就不必重新設定。

漸進式壓床則把幾個步驟所需的模具都裝在適當位置,還包括了裝藥裝填工具;每拉一次拉柄,彈殼就會前進一個位置,讓不同的模具執行不同的步驟;當彈殼走完所有的位置時,出來的就是一顆裝好的子彈了。一個使用漸進式裝彈機的老手一小時可以裝出500發子彈。

Lyman Rockcrusher 單步式壓床、Lee旋塔式壓床及 Dillion 550 漸進式壓床

壓動式槍機 【Pump action】

在某些來福槍或散彈槍上的槍機作用方式,用槍管下方的一個前後滑動的機構,用手向後滑動時退殼,向前滑動則將下一發子彈上膛。也叫做「滑動槍機」(slide action)。


壓整殼頸 【Neck resizing】

把已經用過的彈殼拿來壓整殼頸,讓其恢復到原來尺寸,以便重裝之用。除了殼頸外,殼壁其他部分和殼肩不進行壓整。這種壓整方法有兩個優點,一是可以讓彈殼重裝許多次,不像壓整彈殼全長一樣容易造成彈殼金屬疲勞,另一好處是由於彈殼其他部分都已經膨脹貼合膛室,重裝出的子彈準確度較高。當然了,其缺點就是重裝出來的子彈不見得能在別支槍上使用,而且也不適用於自動裝填的槍枝。

擊發傳動桿 【Transfer bar】 更新

一種保險裝置,在某些槍枝上,擊錘不會直接撞擊到撞針,必須藉由傳動板將衝力傳遞過去,原理類似兩顆並排撞球受到母球撞擊時的情形。而這個傳動板平時不在擊錘和撞針中間,只有當扣下扳機時才會升起就定位。這種設計可以避免誤釋擊錘引起走火。其功能和「擊槌保險」(hammer block)相反。

擊發簧、擊錘簧 【Mainspring】

用來驅動手槍擊發機件的彈簧。

擊槌保險 【Hammer block】 更新

在槍枝上的一種保險裝置,當扳機沒有完全扣下時,它會擋在擊錘和撞針或擊槌和子彈之間讓它們無法接觸,不會擊發子彈。它的運作方式跟「擊發傳動桿」(transfer bar)相反。

擊錘 【Hammer】

由彈簧驅動的擊發機件之一,通常一端固定。當扣下扳機時,擊錘阻鐵鬆開,擊錘因彈簧彈力快速向前,打在撞針上引爆子彈裝藥。


擊錘阻鐵、撞針阻鐵、撞桿阻鐵 【Sear】

槍械擊發裝置機件之一,通常一端連到扳機,另一端擋住撞針、擊錘、槍栓上的缺口,當扣動扳機時會將阻鐵移位,釋放被擋住的機件完成擊發動作。

擊錘降下桿、待發解除桿 【Decocker】

現代手槍有些有特別的設計,按下這個在握把旁的桿,擊錘就自動地緩緩下降到安全位置,解除待發狀態。有些槍枝把這個降下桿和手動保險設計在一起。

擊錘頂紋 【Hammer spur】

在擊錘頂端刻的方紋或橫紋,以便讓射手用拇指將擊錘扳至待發位置。


擦槍布 【Patch】

裝在通條前端用以清理槍膛的小布片。

擦槍布鉤 【Patch puller】

用來將脫落在前膛槍內的擦槍布鉤出的工具,尾端有螺紋,可以裝在舂條上。又名「螺鉤」(worm)。

擦槍液 【Solvent】

用來清理槍膛、槍機的化學溶劑,可以溶解去除銅、鉛、塑膠、以及裝藥殘垢,加快清理速度。比較著名的有 Hoppe's #9 solvent和Shooter's Choice。

擦槍頭 【Jag】

用來裝在通槍條或舂桿前端使用擦槍布的一種工具,通常用在清理前膛槍上,由於其槍口膛徑較大,需要這樣一個裝置以便讓擦槍布能貼緊槍膛。

燧石槍、燧發槍機 【Flintlock】

17、18世紀時主要的槍械擊發裝置,在燧石夾上放一塊含鐵礦石,以彈簧力量打擊摩擦鐵片產生火花。這種機構取代火繩槍和簧輪槍,一直到19世紀初撞擊式槍機出現才被取代。


環氧樹脂 【Epoxy】

以雙酚A (Bisphenol A) 和環氧氯丙烷 (Epichlorohydrin)反應生成的一種聚合物。其反應性、耐藥品性、柔軟性、接著性、耐熱性、強韌性等方面皆佳。可用來做合成纖維床座或金屬柱床座的填充j劑/接著劑。

磷酸表面處理 【Parkerizing】

用磷酸鹽類氧化鋼材表面,使之變化成磷酸鐵或三磷酸鐵的薄膜,不溶於水、緻密、耐磨耗,且具抗腐蝕性。

縮緣式(彈殼) 【Rebated rimless】

彈殼底部有退殼溝,但是底緣直徑比彈殼外徑要小。


螺鉤 【Worm】

類似木塞開瓶器的裝置,裝在前膛槍用的舂桿(ramrod)上,一般用來將脫落在前膛槍槍膛內的擦槍布片拉出來,也用來將有問題的火藥挖出來。另名「擦槍布鉤」(patch puller)。

鍍鉻 【Chrom plated】

鉻的特性是硬度高、耐磨、潤滑性好,而最重要的是抗腐蝕,因此現代槍膛中通常都鍍上一層鉻,可以延長槍管壽命。最早大量在槍械上鍍鮥的是蘇聯,由於蘇聯一直使用腐蝕性彈藥,為了要減少槍管腐蝕,就在槍膛和膛室鍍上一層鉻。

鍍膜 【Coating】

當光線進入不同傳遞物質時(如由空氣進入玻璃),大約有 5% 會被反射掉,在光學瞄準鏡中有許多透鏡和折射鏡,整個加起來可以讓入射光線損失達30%至40%。現代光學透鏡通常都鍍有單層或多層氟化鎂的增透膜,單層增透膜可使反射減少至 1.5%,多層增透膜則可讓反射降低至 0.25%,所以整個瞄準鏡如果加以適當鍍膜,光線透穿率可達 95%。鍍了單層增透膜的鏡片通常是藍紫色或是紅色,鍍多層增透膜的鏡片則呈淡綠色或暗紫色 。

鍍鎳 【Nickel】

在槍械的鋁合金或碳鋼金屬表面鍍上一層鎳,以增加其抗銹能力。

錘鍛 【Hammer forge】

現代製造槍管膛線的方法,多用來製造多角型膛線(polygonal rifling),適合大量生產槍管,由德國在1930年代發明。

它的作法是將槍管鑽一個比陰膛直徑(groove diameter)稍大的洞,將一根和槍管內膛形狀相反(陰膛線位置突起)、貫串整根槍管的高硬度模桿放在洞中,然後以機器在槍管外錘打,把鋼材擠到緊貼模桿,然後將模桿抽出,模桿突出的地方所壓出的就變成陰膛線了。這方法又稱冷鍛(cold forge)。

點放模式 【Burst mode】

某些自動槍械上提供的射擊模式,每次扣壓扳機會自動射擊數發子彈(一般為三發)。使用這種模式的理由是當使用全自動槍械時,通常只有前兩三發比較接近想射擊的目標,前三發之後因為槍口上揚的關係,通常都不會擊中目標,有點浪費子彈。所以乾脆就提供一種射擊模式,限制每次扣扳機只能發射數發,而有時間重新控制槍身調整瞄準。如美軍的 M16A2 步槍,根本就取消了全自動模式,改以三發點放模式代替。

嚮導步槍 【Scout Rifle】

美國槍械專家 J. C. 古柏上校鼓吹的一種通用步槍,主要用於狩獵,不是給偵察兵或斥堠使用。詳見「嚮導步槍」一文。


歸零 【Sight-in】

見歸零(zeroing)。

歸零 【Zeroing 】

調整槍械瞄準具,使發射的彈頭在特定的距離時能正確地命中瞄準點。一旦在某一距離歸零完畢,只要按照槍械瞄準具上的刻度簡單調整,也會讓其他距離下射擊能夠命中瞄準點。由於每個人、每支槍間都有差異,歸零必須由射手個人來進行才會正確。嚴格說來,甚至每一批彈藥間也會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狙擊手拿到一個新的批號的彈藥時,通常會針對該批號的彈藥歸零,然後一直使用該批號彈藥,直到用完為止。

彈著偏右上,要向下、向左才能命中靶心,所以向下,向左調整照門

調整瞄準具時,通常不調整準星,只調整照門。照門調整的原則是:向想要移動的方向修正。也就是說,如果想要讓彈著群左移,則向左調整照門,如果想要下移,則向下調整照門。這似乎聽來有點匪夷所思,和一般直覺不合,但這是因為參考點是準星的緣故,下面的關係示意圖解釋得很清楚。

照門與彈著點高低關係示意圖(此圖暫時不考慮彈道曲線)

獵狐鼠 【Varmint hunting】

針對一些數量眾多、繁殖很快,不受人類歡迎的小動物的狩獵。通常包括包括土狼(coyote)、獾(badger)、大山貓(bobcat)、草原犬鼠(prairie dog)、狐狸、地松鼠(ground squirrel)等。由於它們體積小、警覺性又高,不是很容易接近的獵物,通常必須在一段距離外射擊相當小的目標,挑戰性很高。

土狼和草原犬鼠

簧輪槍 【Wheellock】

16世紀至17世紀間流行,用類似鐘錶的彈簧發條帶動轉輪摩擦發火引燃火藥的前膛槍,據說由達文西發明。詳見百步穿揚「槍械發展史──第四章 簧輪槍」。


翻動式閉鎖 【Hinged block】

這是將前膛槍改裝成後膛槍時使用的最多的閉鎖方式。基本上槍機用一個絞鍊固定在一邊(前方或側方),要裝彈時就用手翻開來,裝完彈翻回去,就靠著本身重量維持在閉鎖位置。最著名的有英國採用的 Snider 系統與美國春田兵工廠的 Trapdoor 系統。


轉栓式 【Tu
bolt】

一種手動栓式槍機(bolt action)。這種槍機結構使用一根圓形槍栓,要閉鎖時握住槍機拉柄前推,將子彈推入膛室內,然後將拉柄下轉,此時槍栓上的突耳會隨著轉入機匣或槍管延伸部的凹槽內,造成閉鎖。開鎖時反其道而行,先上轉而後拉,在這同時槍機機件會執行退殼和拋殼的動作。

這是手動步槍中最普遍的槍機操作方式,二十世紀初期的軍用步槍以及今日的獵槍大部分都使用這類槍機,如:德國 M1898 毛瑟步槍、美國 M1903 春田步槍、美國雷明頓 700 型獵槍等。根據閉鎖閂的位置,又可分為兩類:前端閉鎖和後端閉鎖。

前端閉鎖:這是毛瑟式槍機的特色,由毛瑟兄弟在19世紀末期發明,由於結構簡單、閉鎖確實,一百多年來被沿用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即使是今日的槍機,和百年前毛瑟兄弟的設計差異可說是非常的小。它的槍栓前方有兩個突耳,轉動後會嵌入機匣部壁上在膛室後方的凹槽;由於閉鎖的位置正好在膛室後方,槍機本身的誤差比較不會影響到射擊的精確度。

後端閉鎖:這是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的閉鎖方式。突耳位在槍栓的後部,為了閉鎖必須在機匣中段挖出凹槽,機匣壁相對地就得做得厚重一點;由於閉鎖在後方,槍機尺寸上的誤差多少對射擊精確度有點影響。不過,由於拉柄跟突耳的位置很接近,這種閉鎖方式的開、閉鎖行程要比突耳在前方的毛瑟式槍機順暢得多。由於這個特性,再加上李‧恩菲爾德的十發裝彈倉,英國陸軍在第一次大戰初期號稱一個士兵每分鐘可以射擊 15 發之多。

轉動式閉鎖 【Rotating block】

這個閉鎖原理的槍機直徑約是膛室的兩倍,上面有個凹槽正好是膛室的開口尺寸。槍機可以左右轉動,當凹槽轉至膛室開口時,可以退殼裝彈;當凹槽轉開後就形成閉鎖。


轉管手槍 【Pepperbox】

在轉輪手槍出現前流行的多管手槍,通常是在一個金屬塊上依圓周挖出數個槍膛,每個槍膛內可以裝一發子彈。使用時類似轉輪手槍,但是是用手把槍管轉到擊發機件的位置上。雖然早在 16 世紀就已出現,但是要直到 18 世紀雷帽撞擊式槍機出現後,轉管手槍才開始大量流行。但是在1840年代以後,轉輪手槍開始出現,比轉管手槍要準確且更容易攜帶及使用,轉管手槍就被淘汰了。


轉輪槍 【Six-gun】

轉輪槍(revovler)的另一個俗稱。

轉輪槍 【Wheelgun】

轉輪槍(revolver)的另一俗稱。

轉輪槍、轉輪手槍 【Revolver】

使用轉動式彈筒來供應彈藥的武器,通常指手槍形式,但是也有步槍或是槍榴彈發射器使用這種結構的。轉輪手槍按照槍身的結構可分固定式(fixed frame)、鉸鍊式(hinged frame)、和外擺式(swing out),按照槍機動作方式又可分單動式和雙動式,按照裝彈數目可從 5 發到 10 發。現代轉輪手槍多半是雙動外擺式六發裝彈。

轉輪槍的優點在於每顆子彈在自己的膛室內,所以如果有不能擊發的現象,通常不會影響到下一顆子彈,射手只要再度扣引扳機就會讓下個膛室轉正至槍管而發射;而不必像半自動手槍要拉槍機排除障礙。另一個優點是由於沒有自動退殼上膛的機件,也少掉了這些機件故障的可能性。由於沒有這些機件,轉輪槍通常可以使用裝藥量較多、威力較大的子彈。

它的缺點其實也是由它的優點而來。由於子彈分裝各膛室,要退彈裝彈就比較慢,雖然現代有各種快速裝彈器的協助,整體而言比使用彈匣的半自動手槍還是要慢一點。其次,由於各膛室獨立於槍管之外,膛室和槍管之間必須要能夠正確地對準,這在機械結構設計和強度上都是個考驗。另外,由於沒有槍機部分的緩衝,後座力直接在第一時間傳遞到射手身上,後座感顯得比較大。

轉輪槍既稱「轉輪」那麼其彈筒怎麼轉動呢?是向左還是向右?其實一般不說向左或向右,而是反時鐘或是順時鐘方向,都是從射手的方向來看的。要分辨一支轉輪手槍的彈筒旋轉方向,只要觀察彈筒後方定位凹槽的方向,定位凹槽較淺的一端就是旋轉的方向。從機械結構來看,如果是外擺式轉輪槍,彈筒以順時鐘方向旋轉的設計是屬於比較好的結構,因為轉動彈筒用的彈筒轉桿(hand)通常放在外擺的同一側(左側),當轉桿扣住順時鐘旋轉的彈筒時,等於是將其壓向槍身,比較牢固。

左邊轉輪槍彈筒順時鐘旋轉,右邊轉輪槍則逆時鐘旋轉。

雙不定向飛靶 【Double Trap】

國際性飛靶射擊比賽方式之一,和國際不定向飛靶(Inte
ational Trap)使用場地一樣,只使用中央拋靶機,一次不定向同時拋兩個靶出來,速度較慢,每個飛靶只能射擊一發。也是奧運比賽項目。

雙手通用 【Ambidextrous】

左、右撇子都能使用的設計。

雙扳機 【Double trigger】

某些全自動槍械按照射擊模式不同,使用兩個扳機。一個扳機用在半自動模式,另一個扳機用在全自動模式。在某些古董雙管槍上也可看到雙重扳機,每個扳機負責一個槍管。

義大利貝瑞塔 38 A 式衝鋒槍

雙段扣發 【Double pull】

在某些可選擇射擊模式槍械上的扳機機構,淺淺扣壓扳機時是半自動單發射擊,扣到底時變成全自動。Steyr AUG就是使用這種扳機方式。

雙動/單動模式 【DA/SA】

見雙動模式(double action)。

雙動模式 【Double action (DA)】 更新

手槍和轉輪槍發射機件運作模式之一,當射手扣引扳機時,發射機件會把原來降下的擊槌拉至待發位置,然後立即釋放,擊發子彈。這類機件通常也允許射手用手先將擊槌置於待發位置,再扣扳機,也就是可使用單動模式(SA)。在半自動手槍上,由於一般的雙動模式只發生在第一發子彈時,第二發以後因為滑套動作的緣故會把擊錘推到待發位置,變成單動模式,所以也有人把雙動模式又稱為雙動/單動模式(DA/SA),以便跟純雙動模式(DAO)有所區別。在轉輪手槍上,由於子彈發射後沒有後續機械動作將擊錘推到待發位置,所以通常不稱「雙動/單動模式」,而直接以「雙動模式」稱之。

雙排彈匣 【Double column magazine】

見「雙排彈匣」(stagger column magazine)。

雙排彈匣 【Staggered column magazine】

子彈在彈匣中左右錯落,並不呈一直線堆疊,又稱 「雙排彈匣」(double column magazine)。


雙發快射 【Double tap】

射擊時連續快射兩發。這種射擊的要領是只瞄準一次,然後快速地扣兩次扳機。大多數受過訓練的射手在短距離內仍然能夠維持第二發的準確度,美國陸軍手槍射擊教範和許多治安單位如 FBI 等的射擊教範都要求射手使用雙發快射,以增加殺傷率。戰鬥性射擊競賽如 IPSC 也有雙發快射的目標。

雙腳架 【Bipod】

用以支撐槍枝,提供射手一個比較穩固瞄準平台的腳架。在軍事上多用於班排支援用的自動武器,如輕機槍等;在狩獵上也常使用。

T74 式排用機槍

爆炸性彈頭 【Explosive Bullet】

海牙公約中規定禁止在軍事上使用的槍械彈頭,見「達姆彈頭及擴張型彈頭在國際法上的地位與規範」。

犢牛頭犬式 【Bullpup】

用來稱呼機匣部在槍托最後部的槍枝設計。後托其實就是機匣部,這類設計的優點是在較短的全槍尺寸下仍可以使用較長的槍管。現代各國陸軍開始有逐漸發展這類槍械的趨勢。又稱無托式。

法國制式步槍 FAMAS

獺尾式前托 【Beavertail forend】

比較寬大,而且覆蓋部分槍管面的前護木形狀,能夠提供較穩固的握持,並且有助於避免被過熱的槍管燙到。

藥墊 【Wad】

在傳統前膛槍中,裝填時塞在火藥與彈丸之間的紙質或布質襯墊,用以將火藥與彈丸保持在原位直到發射。在現代通常是放在散彈槍彈的裝藥前的塑膠杯狀,用以承裝彈珠並且提供平均的推力,又稱 base wad。


藥鍋 【Pan】

在撞擊式槍機發明前的前膛槍槍機側面用來置放引藥的凹洞,有引火孔通向槍膛。不論是使用火繩槍、簧輪槍、或燧石槍,都是先讓火星或火頭引燃藥鍋中的引藥,再延燒到槍膛之中。通常藥鍋設計有個鍋蓋以避免風吹、受潮。

鏡環 【Scope ring】

圓形金屬環用來將瞄準鏡固定在槍枝的瞄準具基座或者固定座上。

鏢彈 【Flechette】

針狀附尾翼的彈頭設計,形如飛鏢,通常使用脫殼設計以利槍管內運動。美國陸軍在1980年代末期的「先進戰鬥步槍」(Advanced Combat Rifle, ACR)試驗計畫中,Steyr 和 AAI 兩家廠商就使用這類彈頭的設計。


關閉式槍栓 【Closed bolt】

這類型槍栓的運作方式是:當槍枝在待發狀態時,子彈上膛,槍栓靠緊槍後膛把膛室關閉(不一定閉鎖)。通常和「開放式槍栓」(open bolt)對比,描述自動槍械的槍栓運作型態。使用關閉式槍栓的槍枝一般來說比開放式槍栓的槍枝要來得準確。

霧鎳 【Satin nickel】

一種金屬裝飾方法,先用玻璃珠噴沙處理金屬表面,再鍍一層鎳,產生一種無光澤的色調。

競賽用扳機 【Target trigger】

特別設計比較寬的扳機,讓射手在扣引扳機時有較好的控制度。

競賽用握把 【Target grip】

特別設計為射擊競賽用的握把,形狀符合人體工學,增加射擊穩定度。

霰彈丸 【Shot】

散彈槍彈藥中裝填的鉛製或鋼製小彈丸。

纏距、纏度 【Twist rate】

槍膛中膛線旋繞的程度,纏距越短彈頭轉動的角速度越大,理論上飛行時也就越穩定。通常纏距用公釐來表示,如台灣的 T65K2 和美國 M16A2 的纏距都同樣是 178公釐,也就是說當彈頭在槍膛內沿膛線旋轉360度時,正好前進了178公釐。纏距另一種表示方法是使用英吋,前述的178公釐也可寫成「1:7」,每轉一圈前進七英吋。纏距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槍管設計在靠近槍口時會縮短纏距,讓彈頭在出口前得到額外的角動量。這也是 crown 的方法之一。

蠟彈頭 【Wax bullet】

蠟製彈頭主要用在手槍室內射擊之用。

護弓 【Trigger guard】

位於握把前端、用以保護扳機使其不會輕易勾到外物而擊發子彈。軍用槍械的護弓或者經過特別加大、或者可以很輕易地把護弓鬆開,以利寒冷氣候下戴手套使用。


護手 【Hand guard】

通常就是前護木,但是在某些較短的自動槍械上,如衝鋒槍之類,會特別設計前護木形狀,讓握持的手不容易滑出前護木而被槍管燙到。

護木罩 【Forend cap】

裝在前護木盡頭,保護前護木用的金屬或合成材質罩子。

護木頭 【Forend tip】

在前護木的盡頭,通常用不同類的木材或其他材質製成,以與護木分別,增加美觀性。

護目用具 【Eye protection】

在射擊時戴用保護眼睛的眼鏡或護目鏡,避免眼睛被彈殼或噴出的殘渣和氣體所傷。

護目鏡 【Shooting glasses】

射擊時戴用來保護眼睛的護目鏡。

護耳用具 【Ear protection】

在射擊時戴在耳上保護聽覺的裝置,按照可以降低聲音的分貝數來分,通常在 NRR21至29之間,越高越好。分有耳機型和耳塞型兩種,許多人在射擊時兩種都戴,先用耳塞塞住耳道,外面再戴耳罩,雙重保護作用。這是任何射手必備的裝備,而且最好不要省錢。

鐵弗龍 【Teflon】

鐵弗龍在槍械上的應用是塗在彈頭上,用以減少彈頭對膛線磨損傷害。塗了鐵弗龍並不會提高彈頭的殺傷力。

響 【Click】

同「刻度」(click)。

疊排式 【Over and under】 更新

以上下重疊方式安裝兩根槍管的雙管複合槍,今日多見於散彈槍。英國稱此類槍枝「under and over」。


觀測手 【Spotter】

現代狙擊手通常以兩人一組出勤,狙擊手帶狙擊槍,觀測手帶防身用的自動武器和觀測鏡。到了目標區,兩人輪流使用觀測鏡(spotting scope)偵察目標,以減少長時間使用高倍率望遠鏡的眼睛疲勞。當發現目標後,狙擊手進行時,觀測手負責觀測彈著點,以協助狙擊手進行修正。

觀測彈 【Sighter】

在射擊競賽時,允許射手對目標發射一發或兩發,觀察彈著點,以對瞄準具做最後修正。觀測彈不列入正式計分。

觀測彈 【Spotter】

對目標發射一兩發子彈,以供觀察修正瞄準具與風偏。這個名詞通常用在軍事上,一般射擊競賽時用的叫做 sighter。

觀測鏡 【Spotting scope】

高倍率的望遠鏡,通常用來觀察標靶的命中狀態,或者在狩獵時用來觀察搜索獵物。

鑲嵌 【Damascene】

將金屬片嵌至另一金屬體並且細雕以造出特殊風貌的裝飾手法。

鑰孔形彈孔 【Keyhole】

彈頭命中標靶留下長形而非圓形洞孔,這意味著彈頭飛行途中滾轉得很厲害,所以以側面而非正面擊中目標。

鑽洞攻螺 【Drilled and tapped】

在物體上鑽洞,然後用螺絲攻在洞內做出螺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成為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BYsan

GMT+8, 2024-6-12 10:44 PM , Processed in 0.05691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