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san

 找回密碼
 成為會員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637|回復: 5

拜占庭的軍事組織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7-14 16:47: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拜占庭的軍事組織

儘管這個帝國具有許多的缺點,但是它卻有一個特長。

它的軍事組織要比所有的鄰國都遠維為優越,否則它就不可能維持這樣長的時間。

第一點應該指明出來的,從李奧三世的時代起,直到1204年十字軍大掠君士坦丁堡時為止,他的組織是一直固定不變的, 而其他歐洲和東方國家的軍事組織卻都在不斷的改變之中,所以他們都缺乏安定性。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又有好幾個:



1.帝國的財源充足



2.君士坦丁堡是一個無比強大的要塞



3.最重要的,是毛萊斯和李奧六世兩位皇帝,分別在579年和900年,著作了《戰略學》(Strategicon)和《戰術學》(Tactica)兩本教範 ,使戰爭的藝術「教條化」。



這一點都不是誇張的說法,一直到19世紀為止,在西歐都不曾產生過如此優良的軍事教範。



因為拜占庭帝國採取絕對保守的政策,所以也就自然的產生了軍事上的安定性。

從查士丁尼的時代起,拜占庭陸軍的戰術和戰略,在基礎上都是防禦性的。

其整個的領域分為若干軍區(themes),每個軍區都有一些位置要衝的要塞,中間有良好的道路聯絡著,另有高度組織的機動部隊來供支援之用。

這許多世紀以來,使這個帝國能夠抵擋野蠻民族的入侵者,就完全是靠這種防禦體系,而並非他們的將帥有天才,士兵有過人的勇氣。



侵入軍通常總是攻不下這些要塞,又因為他們缺乏適當的補給體系,所以被迫必須靠搶劫來維持生活,但是當他們分散兵力去搶劫時,又必然無法對抗有組織兵力的攻擊。



所以拜占庭的戰略,實與十八世紀沙克斯元帥(Marshall Saxe)所用的極為相似,

這位將軍是從不尋求會戰的,反之他總是避免會戰,當受到威脅時,即躲入要塞之中。

當敵人圍攻的時候,他總是處於絕對安全的地位,當敵人因為缺乏補給,不得不解圍而去,以求尋找一個新的「給養地」時,他就趁著他們在搜劫食物的機會,而將敵人殲滅掉。



雖然,就其全體而論,拜占庭的軍隊比起他的敵人總是少數,但是因為他們是自給自足的,而且又有要塞為基地(可以保護補給庫),

所以他們經常可以在攻擊點上,集中優勢的兵力。



拜占庭陸軍的組織和訓練都是以這種戰略為依據。

像一支近代化的陸軍一樣,他是分為兩大種類──行政性(Administrative)和戰鬥性(Combatant)。

前者是具有高度組織的,其中包括著有行李縱列,補給縱隊,戰鬥工兵和救護隊在內(註:對於每個營配屬有一名軍醫和六到八名擔架兵)。

每十六個人,有一輛車子裝運乾糧之類的物品,以及一批箭的補給,另外還有第二輛車裝有一個手磨,一把斧頭,一把鋸子,一把伐木刀,一個篩子,一柄木槌,兩把鋤,兩把十字,一個大藤蓋,一個釜鍋,和其他設營用的工具等。



除了車輛以外,還有一批馱馬,所以當步兵被迫留把車輛留在後面時,這些馬匹可以馱運八天到十天的乾糧,以供急需之用。

(見阿曼所著的《中世紀戰爭藝術》一書)



戰鬥兵力則分為騎兵,步兵和砲兵三種。

騎兵戴鋼盔,穿鎖子甲,攜帶圓型防盾。

其所使用的兵器為弓、槍、劍、斧、、錘矛。步兵的組織為十六個人一組(Decury),十組一連(Century),三連一營(Band)。

營分輕重兩類。重步兵裝甲攜帶防盾,所用兵器為槍、劍和斧。

輕步兵則幾乎完全由弓弩手所組成,其裝備為一張弓,一筒箭共四十枝,和一把戰斧。



砲兵所使用者為各種投擲兵器,所發射的東西有石塊、矢箭和火球三種。

所用的機器本身也有三種不同的形式:即輕型、中型和重型。



儘管有這樣完善的組織,其本國籍兵員的徵募卻經常是一個難題。

所以通常是用外國籍的傭兵來補充員額。



在九、十和十一這三個世紀當中,有許多土耳其人曾經在拜占庭入伍。

一切的指揮都是公式化的,所有的將領都完全是照著書本行動。



這卻並無泥古不化之弊,因為李奧在他的《戰術學》一書中,曾經列舉出一套各種不同的戰例,不僅是對於各種不同的地形,

而且對於各種不同的敵人,也都有詳細的規定。



因為缺乏組織力,所以像回教徒和土耳其人,其戰鬥方法幾乎都是永遠不變的,因此可以很安全的依照一種定型的戰術作戰。



通常騎兵都是分為三條戰線:

一條戰鬥線,一條支援線,和一條預備線。

在兩翼上又有支隊以保護自己的側翼,和威脅敵人的側翼。

在騎兵後面即為重步兵,排成十六列的縱隊,第一列在前進時把防盾連鎖起來,以後各列再把防盾頂在頭上,好像羅馬人的龜形陣一樣。





在重步兵後面就是弓弩手,他們的箭是要從前列的頭上發射出去。

一但當敵人為騎兵的衝鋒所突破,擾亂或分散時,重步兵即以縱隊實行突擊,投擲他們的槍矛,並用劍斧實行肉搏, 而由矢箭所構成的彈幕則從他們頭上飛過。



所以在他們的戰術中,騎兵與步兵,突擊和投射之間都有密切的配合。



但騎兵卻很少作追擊的企圖,尤其是在對付土耳其人時更是如此。

因為他們雖然缺乏定力,但卻具有極高度的機動性。



毫無疑問的,即令在1071年,這個組織的完整性,還是與巴西爾二世的時代中差不多。

不過儘管陸軍雖仍能保持其活力,但卻已經腐化,因為四十年來的宮廷統治,由於管理失當和不正常的吝嗇,所以其士氣是已經消沉了。

他們所缺乏的並非勇氣、組織和作戰技巧,而是紀律、士氣,和信心。

陸軍已經變成了一個高度組織的真空──是一個臭蛋的硬殼。



假使這種內在的腐化能夠予以改革,則土耳其人永無成功的希望;因為塞爾柱人的戰鬥部隊是根本無組織可言。

他們主要份子是騎馬的弓弩手,每一群人各有其自己的酋長,彼此間時常發生戰鬥,即令對於蘇丹也不例外,所以連蘇丹的地位也是岌岌可危的。

誠如勞倫特(L. Laurent)所說的:

「這種自由成性的土耳其人僅僅服從一個最強力的、最勇敢的、最冒險的、最瘋狂的,而尤其是最幸運的領袖。一次偶然的失敗,或是所得的贓物比平常少一點,馬上就有散夥叛變的危險。」





芬萊也說:「他們的政策只有兩個目的:



1.盡量的搶劫以來使他們的部下發財,使他們自己的名譽增高,使他們的部隊擴大。



2.儘最快的速度使鄉村的人口減少,成為赤地,以便可以當作游牧的永久性根據地。



偉大的蘇丹阿爾普阿斯蘭,深知這種破壞性戰爭要與拜占庭帝國的精兵作一連串的會戰,很難使其獲得較多的成功機會。



富勒著 鈕先鍾譯 西洋世界軍事史 麥田出版
發表於 2005-7-20 14:17:26 | 顯示全部樓層
拜占庭......我聽過,但不知道是什麼.....是中世紀的嗎???
 樓主| 發表於 2005-7-21 12:08:21 | 顯示全部樓層
579年
發表於 2005-7-21 18:02:21 | 顯示全部樓層
哇,好耐.......
 樓主| 發表於 2005-7-22 14:25:12 | 顯示全部樓層
正常的~~!~ ~
發表於 2005-7-25 21:00:55 | 顯示全部樓層
咁古羅馬勁d定古希臘勁d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成為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BYsan

GMT+8, 2024-6-1 01:22 PM , Processed in 0.0529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